最近茶米的朋友推薦到[其實豆製所]喝喝看他們的濃‧純‧香豆漿
賣的是直接向農民契作,嚴選台灣各地黃豆製成豆漿、豆腐、豆花
有三家分店,我們去的是莊敬店
☗台北市莊敬路438號
☎02-2720-7478
☀ 週一 - 週日:7:30-21:00
走在騎樓談天,一不小心就會錯過店面,是因為店面不是傳統想像中賣豆漿的裝潢,
可以看到的是現在流行的的文青風裝潢,店面右側有一整面大玻璃,可以看到現場製作的過程,
現代人喜歡看的到的製程,
即使看不到,也期待透過有效的管理制度代替消費者確認產品是否符合規範,例如產銷履歷等。
當天肥比去剛好店家正在清洗機台,因此便沒有拍照,
但可以看到面向店家的右手邊有一大面透明玻璃空間(大桌子後面),
可以清楚看到製成,
像是吳寶春麵包店也是有這樣的設計,其實透過這樣的設計,一方面讓消費者瞭解與放心製程,
另外一方面也給予店家一定的責任規範,畢竟呈現在顧客面前要是最好的一面,在衛生與設備上都必須講究。
價目表設計也很淺顯易懂,
當天很可惜沒有販賣豆乳霜淇淋,不然很想嘗試無添加乳化劑、安定劑純豆漿的霜淇淋
當天我們買的是黑芝麻豆乳小瓶
口感濃郁,芝麻香味多過於豆漿的味道,喝起來也有飽足感
使用非基因改造加拿大單一黃豆品種和新鮮黑芝麻粒製成
朋友買了季節限定的小黃瓜豆乳
朋友是一位不喝豆漿的人,她害怕豆漿的味道,據她說喝起來不會直接是豆漿,所以她可以喝光一瓶
肥比沒有試喝,確切味道沒辦法形容
另外朋友也點了微糖豆漿豆花+配料(左側),古早味豆花+配料(右側)
配料有花生、綠豆、紅豆,非常單純,
可以看到整個份量是非常夠的,蠻大碗的
碗和托盤也相當講究,肥比沒有吃
所以也無法給評論
現場冷藏櫃擺放相關產品,可以讓顧客一目了然,
因為這家店從店面裝潢到賣的商品都太有趣了,有別於一般傳統豆漿販賣的店家,回來又看了一些針對店家的報導,
老闆原本從事資訊業,創業背景是因為小孩喝不了牛奶,想找個替代飲品,
想自己做豆漿來喝,發現原來豆漿並不是這麼容易製作,
最後找師傅學,慢慢開始專研,發現製作豆漿的工序原來是這麼繁雜,
從事資訊業的老闆,透過自己的專業,尋找了一些專業機器將製作過程標準化,
讓制式機器替代工序中的一部分,降低人為因素造成的誤差,降低製程困難度,
報導中講到「不傳統的機器執行傳統工事」這形容很貼切,
那玻璃帷幕後的製成,就是讓顧客看到,從磨到煮到榨江一台機器可以搞定
老闆花了三年專研與洽談契作農友,使用本土非基改大豆,
他們不只賣豆漿,也賣豆腐、豆花、霜淇淋,
其中豆腐有扎實的木棉豆腐,還有軟嫩的涓豆腐。
肥比的姑姑是開早餐店的,
從小是吃姑姑的早餐長大的,
最喜歡的就是早上來一杯豆漿,而且只喝熱豆漿,
因為覺得冰豆漿有很生的豆子味道,
姑姑的豆漿是純黃豆磨製,有時候會有煮過頭的燒焦味,這就是傳統早餐店的味道。
一直到外地求學後,在各地早餐點尋覓那熟悉的味道,
其實很難用喝的分辨他是基改還是非基改,純粹是看他喝起來濃不濃,是不是明顯用粉泡的,
且也會直接詢問店家是不是用粉泡的。
前陣子因為食安問題,市面上多數食品幾乎都標示非基因改造黃豆製成,
根據去年新聞報導,食藥署統計,超過九成七的進口黃豆都是基因改造黃豆,而台灣在地黃豆市面僅佔1% ,
但市面多數食品幾乎標榜非基因改良黃豆,這樣的現象和事實有些出入,
國外進口的黃豆有分等級,可以用來榨油、當作動物飼料,或是製成人類可食用的豆製品,
國內自種的有機黃豆產量有限,且有機黃豆價位較高,因此店家為了節省成本,往往選擇的是基因改良黃豆,
目前基因改造食品是否對身體產生傷害,雖未有直接證據證明,
但是基因改造食品、飼料的產出,成為我們吃的牛、豬、雞的主要飼料,
其再產出的肉、乳製品等,透過食物鏈來看,這是有一些隱憂的...
而其實豆製所,老闆花了三年的時間,尋找合作的契作農友,從產地到餐桌,
他已經幫消費者過濾了產品原料,而統一了產品製程,這樣的產品,值得我們走一遭。
也希望老闆不要忘了自己的初衷,一直為我們製作健康飲品。